作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正不断向纵深推进,尤其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近年来在“与谁混”“怎样混”“如何改”等问题上有不少探索。
不少央企负责人表示,将保持开放心态、加快改革步伐,坚持市场化导向发展混合所有制,使这项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关键词一:多路径
与谁合作、怎样混合?这是很多央企推进这项改革时首先面对的问题。
“混改就是打破企业在所有制身份上的纠结和界限,让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春表示,推进混改,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选择合作方最看重的是要有共同的事业愿景与价值理念,符合这个前提的,无论是民营还是外资,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都有合作的可能。
从实现混合的方式看,上市公司已成为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载体。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6月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从378户增加到390户,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整个央企的63.7%、60.8%、61.1%、84.8%。
产权市场成为央企开展混改的重要平台。据了解,央企通过转让部分股权、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合作者,2013年以来共成交495宗,引入非公资本986亿元。
除了充分运用资本市场、产权市场吸引投资者参与国企改革外,央企还通过兼并重组、成立或参股非公有制公司、设立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实现“双向”融合。
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诚通集团发起设立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去年以来已先后参与了中国联通、中粮资本的混改项目,投资了京东金融、洛阳钼业非公开发行等项目,还与金融机构、民营资本共同搭建了首期规模50亿元的国企混改子基金。
关键词二:转机制
混改不是为“混”而“混”,改革要向纵深发展。
在引资本的基础上机制怎么转?很多央企在混改中注重引入积极股东,有效落实董事会职权。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投资地方民营企业时,在控股前提下留给原民营股东一定比例股权,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股权架构,并充分保障各种股权资本的决策话语权。
“涉及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扩展、重组改制等问题时坚持与各方股东充分沟通,绝不因为控股地位而忽视或侵占其他股东权益。”国药集团副总经理石晟怡说。
诚通集团旗下中储股份引入国际物流地产巨头普洛斯后,不仅由外方按比例提名董事、监事,经理层也引入了外方提名的高管,“嫁接”战略资源,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探索员工持股、强化激励约束,也是改革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三方服务平台欧冶云商,去年引入6家国内外企业和126名核心员工组成的持股平台参与持股,打破国资的“一股独大”,在钢铁电商激烈的竞争中进入“第一方阵”。
宝武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说,核心员工持股使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相绑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为公司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欧冶云商引入战略投资者只是股权多元化的第一步,后续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中国宝武甚至可以不控股。”他表示,宝武所有子公司都保持开放姿态,加快混改步伐,非公、民营的资本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三:放红利
目前,中央企业在产权层面已与社会资本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混合。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在融合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形成新的优势。
2012年,中国电子引入在网络安全领域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团队,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成立了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把央企的产业布局和职业经理人的专业能力有效结合,5年来企业营收年均增长率达65.9%。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打造产业大生态。”李晓春说。
事实上,除了直接参与者受益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小觑。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曾受制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国药集团通过混改与资本运营,不断整合行业资源,打造了覆盖全国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配送网络,大幅提高了行业集中度,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中央企业混改将在拓展广度与深度上发力,而能否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共同发展,是检验混改成效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