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国企改革不停步,几代国有企业家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动力,推动着国有企业不断前行。
2019年1月10日,《国资报告》杂志以“致敬40年 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主题举办年会,向袁庚等为国企改革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家致敬,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为傅成玉、王会生、刘明忠、宋志平、任克雷等企业家代表颁奖。
本届年会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国资报告》杂志社主办。来自90余家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代表、高校学者共聚一堂。会议分为“向国有企业家致敬”“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环节,碰撞观点,思想交锋,为现场150余位嘉宾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改革心路谈
新时代国企改革怎么走?国有企业家有何改革心得,新时代国企有哪些使命与愿景?围绕相关话题,此次年会邀请傅成玉、刘明忠、宋志平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原董事长傅成玉在年会的演讲中,深情回顾了中国海油当年的组建历程,认为中国海油的组建和发展,充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傅成玉说,国有企业要具备“六种力量”,必须要有强大的创新力和财富创造能力,“国有企业如果没有财富的创造能力,没有强大的生产能力,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其他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都达不到。”
针对社会上热议的“国进民退”话题,傅成玉表示,过去一些年的经济指标上来看,实际上呈现出国退民进的趋势。他强调说,并非国企做大民企就做小,“这个观念一定要改变,是国企、民企共同发展。中国的人均GDP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经济总量做强做优做大的空间很大,这给国民共进提供了广阔空间。”
傅成玉表示,国企做强做优乃至做大的前提是市场化,“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只有市场化才能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实现党的领导,才能促进国有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才能让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的道路优势得到更好体现。”
作为新中国重工业的长子,我国工业体系的“母机”企业,中国一重历史辉煌、贡献巨大、经历坎坷。近几年来,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中国一重陷入了严重亏损之中。
刘明忠出任中国一重董事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举措,实现以改促变、以变促通、以通促活,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2017年,中国一重一举扭转了连续亏损的不利局面,顺利实现扭亏为盈目标。2018年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刘明忠表示,正是因为深化改革,才使中国一重这个老国企重新焕发新青春,这其中最大的启示就是: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破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
刘明忠表示,中国一重作为总部在黑龙江的两家央企之一,虽然代表着国内重型装备制造业领先水平,但市场意识不足、竞争意识较弱。“为此,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努力改革经营管理模式,确立了以营销为龙头的生产经营新机制,打破了几十年来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理念,2017年新增订货同比增长50.9%,且连续两年新增订货同比增长超过50%。”
在对内管理方面,中国一重针对“三项制度”改革中的顽疾真下猛药,真刀真枪地“改”,建立了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改革“一子落,满盘活”的效果,使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得到有效解决。
刘明忠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一重将坚定改革决心,增强发展信心,凝聚改革合力,明确发展路线图,以实干开新局、以改革再出发。
从1979年大学毕业做技术员、销售员开始,宋志平将北新建材从一家极度困难的企业发展成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到中国建材做一把手十余年后,中国建材从20亿元的营收增长到了3500亿元,利润200亿元。
媒体时常称宋志平为“中国的稻盛和夫”。宋志平认为稻盛和夫是民营企业家,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自己创造了巨大财富,他自己则是国有企业家,主要为国家创造财富。他说,“无论国有企业家,无论民营企业家,大家都是企业家,用不着厚此薄彼。我个人以作为国有企业家为荣,我觉得做国有企业家确确实实是不容易的,压力很大,责任很大,付出很多。”
企业家精神近年来引发广泛讨论,宋志平认为其中至少包含创新、坚守和责任三点。
宋志平透露,做央企领导人这些年来,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寻找企业家。什么样的企业家是中国建材中意的?答案是痴迷者,就是那种对做企业无比痴迷、事情做不好就睡不着觉的人。做企业是个硬功夫,是个苦差事,所以在选人时宋志平宁要“笨人”不要“聪明人”。
宋志平表示,“企业家不是完人,更不是神仙。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不可能要求一个企业家哪都好,要求他有创新、会赚钱、有责任感、有家国情怀,有大的方向就行了。尤其在做企业这方面,他有长处就行了。”
企业家精神纵横谈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会议提出,应对这样的局面,需要发展更多优质企业,需要更好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
历史证明,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传承有序、不断壮大的国有企业家队伍。如何在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相互统一吗?国有企业家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借着宋志平演讲引起的话题,在中国经济出版社社长、《国资报告》杂志社总编辑毛増余主持的“圆桌对话”环节,不同领域的企业家与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创新、使命感和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核心特征。如果要区分国有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的话,在使命感上,国有企业家要大于民营企业家,但在承担风险方面,国有企业家以职业、人力资本来承担风险,没有用自己的财产承担风险。企业家精神强调创新、承担风险,而工匠精神往往指对一件事情做得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这两种精神都是企业需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中央企业已经全部进入公司制阶段,对党忠诚与对产权忠诚是一致的,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同时也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统一于企业发展过程。企业家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专注精神,需要争创一流,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特质。但企业家关注终点在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社会关系,终点在人,工匠关注终点在于产品的技术治疗,重点在品,工匠思维多在“内敛力和聚焦力”,企业家思维则是一种“扩张力和组合力”。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总经理宋瑞波认为,企业家是与企业家精神、与每个企业具体所在的行业所表现的形式是高度相关的。企业家精神一定是内涵于这个企业组织的,才能成为这个企业的一种精神。在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建立容错机制等。
中企云链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则认为,不管是民营企业家还是国有企业家,他们都有各自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具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件产品的执着。企业家需要多元化的素质,不能有短板。工匠是对事情专注,企业家不但专注于细节,更有很好的预见和远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