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主要任务能否落地、是否见效,直接决定着2022年能否全面实现预期目标。9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企业论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进行时”平行论坛上,国资国企改革战线专家、企业家齐聚一堂,为改革攻坚战建言献策。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发力、破局闯关,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国资委将坚决打好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明年“七一”前基本完成。
抓住改革“牛鼻子”激发内生活力
建立市场化机制是国企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动力的关键一招,而三项制度改革无疑是要牢牢抓住的“牛鼻子”。
对此,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感触颇深。这家央企开展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四能”机制,即牵住“牛鼻子”,机构能增能减,其中压减近100家法人机构;撤走“金交椅”,干部能上能下,例如通过内部公开选拔、外部公开招聘干部占新提拔干部的57%;砸掉“铁饭碗”,员工能进能出,三年一竞聘,全体起立再就位;打破“大锅饭”,薪酬能高能低,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水平最大相差近8倍。
“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动力、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年人均营业收入、年人均创利、全员劳动生产率均翻了一番。”戴和根说。
山东也在下决心啃下三项制度改革这块“硬骨头”。山东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介绍,该省省属企业基本实现全员业绩考核全覆盖,建立员工常态化退出机制,每年约有1.8万人市场化退出;省属企业各级子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户数占比达到94.17%;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绩效年薪占比超过60%,同类管理人员薪酬差距平均在2.6倍以上;省属企业中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户数分别达到13户、318户。
这并不是个例。据彭华岗介绍,目前74.4%的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61.7%的地方各级子企业与经理层(含职业经理人)签订了有关合同或契约,强化了经理层成员的考核硬约束,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同时,国有企业不断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灵活开展了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已累计实施中长期激励方案500个,覆盖关键岗位核心人才13.7万人。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提升,上半年,中央企业年化劳动生产率达到68.5万元/人,同比增长30.5%。
混改企业“转机制”明显加快
“混改企业机制转换明显加快。”彭华岗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今年6月,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所属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5%和54%,累计实施混改项目分别超过5000个和6000个。
据了解,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目前6家二级企业、16家三级企业完成了混改。其中,华陆公司释放30%股权引入“行业龙头、改革标杆”万华化学,同步实施了员工跟投,今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9%、102%、177%。
论坛上多位嘉宾指出,“混”只是第一步,真正要使得混改发挥有效作用,还要进一步突出“改”。彭华岗表示,着力以“混”促“改”,70%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有外部投资者派出的董事参与治理,混改企业成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健全激励机制等改革事项的先行者、主力军。
“党的十九大以来,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先后出台了区域综改方案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推动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董勤介绍,截至目前90%的市场竞争类和全部金融服务类监管企业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50%的市场服务类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所有企业的77%、营业收入的90%、净利润的96%,国资国企发展的动力、活力充分释放。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王太平表示,该公司坚持以“混”促“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通过整合主业资产、推进1274名骨干员工参与持股、引入7家高质量战略投资者、完成4位高管的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市场化的治理机制。同时,不断加大内部激励机制改革,在核心上市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授予,在科技型子企业实施力度更大的股权与分红激励和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等。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柳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30%。
优化布局加码战略新兴产业
推进国资布局结构优化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
彭华岗透露,今年以来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提速,在加快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共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4102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超1500亿元。此外,“两非”“两资”剥离工作进展积极,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也取得明显进展,企业的主责主业更加突出。
地方层面,国资布局结构也明显优化。“集聚优质资源,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张斌介绍说,山东重新确认省属企业主业,每户不超过3个,严控非主业投资,省属企业2020年主业投资占比达到99%;开展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专项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清理退出388户非主业企业,目前时间过半,已经完成清理清退216户。
董勤表示,上海完成了6组12家监管企业联合重组,组建了国投公司、长三角投资公司等,推动国资向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工程咨询、数字治理等领域延伸和拓展。未来,市属国有资本25%将集中在战略性产业领域,30%左右将集中在优势产业领域,35%左右将集中在城市安全和民生保障领域。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也透露,在横琴、前海政策发布后,最近将在两个合作区开展一系列国有企业的投资、布局,谋划推动大湾区的国企国资改革先走一步,争取到“十四五”末,有更多国有企业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企业。